查看原文
其他

假如没有这几位老师,他们可能不会获诺奖


·箴言卡片·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最近,2019年诺贝尔奖开始一一揭晓。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来自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 William G. Kaelin, Jr.),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分享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次日,普林斯顿大学的吉姆·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因“关于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发现”,瑞士天文学家米歇尔·麦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因“发现行星绕太阳系外的太阳型恒星运行”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奖委员会与新晋获奖者吉姆·皮布尔斯进行语音连线时,皮布尔斯说:


“希望年轻人们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踏入这一领域,

一些奖项很诱人,

但那不是你入行的原因,

你应该被科学本身深深吸引。”

诺奖官网对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詹姆斯·皮布尔斯的采访


拨开诺奖耀眼的光环,回溯当初学术道路入口的徘徊。他们或是因为中学老师一句偶然的指点,或是得益于教授倾力的帮助,点燃了投身科学研究的火焰。
他们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
在老师的引领和鼓励下
选择毕生研究的方向

 

一起来听新晋诺奖得主和他们的老师们之间的动人故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威廉·凯林:因为大卫·利文斯顿教授,我才发现自己可以成为科学家

 

威廉·凯林在1957年11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79年获杜克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82年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他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接受了内科学和肿瘤学的专业培训,并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2002年,成为哈佛医学院正式教授。在2016年,获得了素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诺奖官网对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威廉凯林的专访


“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尊重与推崇科学和工程学的氛围中度过。那时,我们家中有许多可以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的玩具,比如显微镜和化学实验箱。”凯林在拉斯克奖的颁奖典礼现场曾就成长和科研经历做过精彩的分享。


从童年开始,“天才”的光环一直围绕着凯林,他的成长经历仿佛童话故事般的美好平顺。


然而在40多年前,当凯林还只是一个医学预科生的时候,他却遇到几乎颠覆他学术道路的挫折。


因为从小就对癌症生物学感兴趣,凯林考虑从事这方面的实验室研究工作,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愿:


我曾在实验室中为一项既枯燥又无足轻重,并最终被证明不可完成的独立研究而挣扎。


我的导师用“C +”奖赏了我,并在成绩单上注明“凯林先生看起来是个聪明的年轻人,而他的未来就在实验室之外的任何地方。


这一痛苦的经历使我确信,我应该成为一名临床医生,而不是一名科学家,因此我接受了临床训练。


备受打击之后决定成为临床医生的凯林,选择了临床肿瘤学作为方向,而命运的玩笑并没有开完。


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经历了短暂的实习后,凯林来到了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开始接受临床肿瘤学的训练。然而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凯林不得不进行两年的基础研究。就这样,他阴差阳错地又回到了实验室。


不幸的是,在凯林开始工作后不到4个月,实验室就关门大吉。“我的人生中充满了这样那样的迹象,告诉我实验室的科研生活不适合我”,凯林在事后回忆说。


在迷惘与困境中,大卫·利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教授向凯林伸出了援手,将他纳入实验室。利文斯顿教授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的先驱之一,在阐明这种癌症的机理上极有造诣。

大卫·利文斯顿教授在凯林的科研道路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能同时接触癌症患者和一线癌症研究的情况下,凯林认识到“对这些患者来说,最终的希望还是来自对癌症分子机制的精准理解,以及知识转化成的有效疗法。”

这段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威廉的职业规划。“由于大卫·利文斯顿的出色指导,我才发现自己实际上可以成为一名科学家!”凯林说。

兜兜转转,凯林怀着一种新的使命感回到实验室,之后一直致力于用基因学去探寻治愈重大癌症的钥匙,作为癌症研究学者的精彩学术生涯也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彼得·拉特克利夫:听从中学校长的话学了医

 

得益于老师的指引而改变了一生命运的还有共同分享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彼得·拉特克利夫。



和凯林一样,拉特克利夫在2016年也获得了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在颁奖典礼现场,拉特克利夫谈到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奇妙开端:

 

请允许我回顾一下使我走上这条幸运之路的沟沟坎坎。
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兰开斯特皇家文法学校(Lancaster Royal Grammar School)读书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那时我的专业是化学,成绩还算不错,也一心想将来投身工业化学领域。
一天早晨,优雅(但令人敬畏)的校长出现在化学教室里。“彼得,”在令人感到紧张的寂静中,他说,“我认为你应该学医。”没做过多考虑,我的大学申请表就改了。
直到今天,我也不确定他是否认为我会是一个好医生还是一个坏化学家。
 

有时候,深受我们信任的老师偶然间的一句点拨,就改变了孩子命运前进的方向。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迪迪埃·奎洛兹:和导师一起领诺贝尔奖

 

生于1966年2月的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是瑞士天文学家,在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小组以及日内瓦大学发现太阳系外行星方面拥有丰富的记录。一同夺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正是奎洛兹当年的导师——瑞士天体物理学家米歇尔·麦耶(Michel G. E. Mayor)。



1995年,迪迪埃·奎洛兹正在日内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长他24岁的米歇尔·麦耶。博导并不因为奎洛兹年轻而轻视他、支使他,而是鼓励他大胆创新,闯出新路子。


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还不到三十岁奎洛兹使用径向速度测量(多普勒光谱仪)对51 Pegasi进行了分析,并惊讶地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为4.2天的行星——飞马座51b。这一发现挑战了当时公认的行星形成观点,震惊了学界。


“麦耶和奎洛兹的发现可以说是开启了天文学的一场革命。”上海交通大学的刘江来教授说。


几年后,在导师米歇尔·麦耶的指导下,奎洛兹又开发出新的天文仪器和实验技术,从而首次观察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2011年师生二人因此共同获得了BBVA基础科学知识前沿奖。


在此后的岁月中,奎洛兹和导师麦耶并肩作战,共同将太阳系外行星的研究推向深入。





小编的话


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一大幸运。


如果没有大卫·利文斯顿教授识才惜才,把凯林收入自己的实验室,发掘出他真正的学术光辉,恐怕这颗学界的明星难有闪耀之日。倘若当年没有校长一句点拨,彼得·拉特克利夫也就与科学研究道路擦肩而过。


世界大奖和扬名天下或许是可遇不可求的意外之喜,但能在好老师的引导下,山重水复间,迷茫困顿中终于找到毕生奉献的学术方向,却可以说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这位好老师或许是科技前沿的学术偶像,或许是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或许是研究生涯的亲密战友。


或许他就是我们身边最温暖、最尊敬的那个人。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和好老师的故事~)

 

诺贝尔奖小科普
 

诺贝尔奖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名字命名。

 

诺贝尔一生未婚。他在起草于1895年的遗嘱中,决定将大部分遗产(约3100万瑞典克朗)用于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而基金所获收益将用来奖励在5个领域中 “为人类做出最高贡献者”。这5个领域分别是: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人类和平事业。




1901年五个奖项首次颁奖,获奖者分别为:X射线的发现者威廉·伦琴;渗透压规律的发现者雅各布斯·亨利克斯·范托夫;白喉血清疗法的创立者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红十字会创建者让·亨利·杜南、以及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和平组织的创建者弗雷德里克·帕西。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人均获得150782瑞典克朗,按诺贝尔的遗嘱中所愿,是“一个教授20年的工资”。
1968年又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次年首次颁发。
 
百年间,诺贝尔基金会用这笔遗产投资所得利益支撑着诺贝尔奖的运作。评选委员会在每年10月宣布获奖者,然后于12月10日诺贝尔忌日举行颁奖仪式。


每位获奖者被授予一份证书,一枚带有诺贝尔头像和铭文的金质奖章和一定数量的奖金,奖金数字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



本文转自 | 教师枕边书

微信编辑 | 小  智


文章来源 | 诺贝尔奖官网:https://www.nobelprize.org;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官网:https://www.dana-farber.org;中国生物技术网/腾讯网:《差一点放弃科研的他,发现了抑癌基因的关键(2016年12月05日)》;新京报:《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这三个获奖人有何来历?》;知识分子:《新晋诺奖得主的演讲:成绩曾经得过C+,导师劝他远离实验室工作》;文汇报:《探索星辰大海,是人类永久的追求》;央视新闻:《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与宇宙学和地外行星有关》;知识分子:《今天的物理学诺奖很意外?但我们的物理顾问预计了一位获奖者》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精彩回顾     





重庆教育智讯


智引未来,讯览天下——
重庆教育智讯微信公众号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打造最前沿,最细节,最有温度的线上教育平台。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精彩教育内容每天呈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